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浙大MBA管理思政 | 行动学习法驱动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化转型案例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021-11-16 03:40:37

+关注
作为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学原理》的核心成员,岑杰老师倡导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束构建再到课程育人的教育模式。

课程负责人简介

课程负责人岑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GVC中心副主任、西湖学者。近五年来承担本科生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危机管理》《管理思维》《管理写作》等课程,曾获浙江省第十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浙江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特等奖、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浙江工商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浙江工商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10)等10余项奖项;主持省“互联网+”示范课堂,主编浙江省新形态教材;浙江工商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商李芳华”我最喜爱的老师。

作为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学原理》的核心成员,岑杰老师倡导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束构建再到课程育人的教育模式,致力于翻转课堂改革、深度学习课堂建设、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推广。

课程概况:

从1.0版本到3.0版本

1.0版本,从知识型课堂到能力型课堂转型

自2015年以来,《管理学原理》开始进行线上资源建设、并同步实施翻转课堂改革;2017年以来,《管理学原理》课程主张“深度学习课堂”建设、“点菜式”知识学习模式、“能力构建型”课堂建设,至此,完成了从“知识传授”课堂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课堂的转变。

2.0版本,零散植入育人元素,尝试成果导向育人

自2017年以来,在《管理学原理》中零散地植入育人环境和内容,尝试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价值”三重的课程思政化转型目标和方向;同时,有意识将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红色经典、数字经济等富有鲜活育人元素的活动和任务纳入到《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中,受到学生好评。

3.0版本,系统构建三重嵌套育人目标,系统导入行动学习法

自2018年以来,《管理学原理》课程将“知识内容”维度重构为“传统管理知识+新兴管理知识”,将“能力培养”维度可化为“三力”(即思维力、沟通力和创造力),将“价值塑造”维度凝练为“自信育人-精神育人-三观育人”,并在“知识-能力-价值”及其细分维度间形成映射矩阵;同时导入行动任务、行动评价、行动激励等体系化的行动学习法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真正做到在行为中进行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获得学生喜爱。

课程目标:

“知识-能力-价值”三重嵌套

本课程从大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学情出发,致力于打造“知识-能力-价值”三重嵌套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知识传授目标

《管理学原理》自2015年以来,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将经典的和传统的管理学的学习在线上实现,线下主要进行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和知识创造;近三年来,聚焦和践行《管理学原理》的思政化改革,在知识层面而言,在线上线下混合的基础上,新增管理学知识点。

(2)能力培养目标

《管理学原理》课程将一流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界定“三力”:思维力,沟通力和创造力,并将其和行动学习法紧密联系起来,在行动中、在创造中、在创新中进行能力的塑造;“三力”的目标,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提出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要求

(3)价值塑造目标

一是体系化,也即并非零散地、琐碎地将“价值-能力-知识”三重目标的融入,而是进行体系化的改造。二是行动化,也即针对价值塑造和潜移默化的要求,运用行动学习法的理论,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做”(而非单纯的“听”)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和体会。三是显性化,也即通过特定任务和情境的设置,将思政目标由隐性转化为显性。

思政元素:

自信育人-三观育人-精神育人

针对《管理学原理》学科(管理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和年级(大一)特点,从课程思政化的长期性、缓慢性、体验性、潜在性等特征出发,基于行动学习法、设计多样化的行动任务和方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重目的嵌入于20多个行动任务中,从而有效应对课程思政化无抓手、无体系、无过程、无体验、无评估的“五无”困局。特别是,经过多年实践,《管理学原理》课程凝练出“自信育人-三观育人-精神育人”的、有针对性的育人方案和育人目标。

教学效果

(1)基于行动学习法,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参与性、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表现为“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

通过20多项行动任务的导入,将思政教育、“三全”育人融入到每一个课堂组织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感得到显著增加,表现为在课堂上抬头率和点头率增加,并且,在修完大一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之后,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课程口碑来选修老师大三的课堂,表现为“回头率”的增加。

(2)基于多样化课堂互动,在玩、聊、做、演的过程中,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地融入育人元素,学生的自身获得感不断增强。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社会实践等环节,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感受到三观的渗透、自信的增强、精神的熏陶;通过不断的互动和任务执行,学生产生强烈的内省过程,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中,从而发生行为的改变。

(3)“知识-能力-价值”三者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价值认同感,基本达成了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

本课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重目的嵌入于行动任务中,从而有效应对课程思政化无抓手、无体系、无过程、无体验、无评估的“五无”困局,这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专业、对于价值观的感受和认可,基本达成了课程育人的目标。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