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进博会正在进行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方若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一则有趣案例:花露水,每逢夏季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防蚊必备品。但在上海,却有这样一家企业,恰恰因其中某种关键材料紧缺而差点导致产品“断供”。幸运的是,该企业最终从相关部门数据库中匹配到了这一特殊材料的供应商,并迅速恢复生产线,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产品危机。
这一案例生动映射出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在应对突发危机时的脆弱性。陈方若认为,想要让供应链更具韧性,就要充分发挥好数据的作用。 “关键在于实现数据可视化,只有企业能在后台直连更多供应商,才能提升资源配置敏捷度。”
回溯百年前,当时的产业大多体现为“垂直型”,这也能让下游企业对产业链各环节“一目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都无一例外参与到了世界产业分工中,供应链体系更复杂,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更脆弱。实践中,由于这一分工特征,不少跨国企业更熟悉他们的一级供应商,但对二级、三级供应商并不能完全掌握。一旦发生包括疫情在内的“黑天鹅”事件,抵御能力就会变脆弱。
陈方若进一步指出,在此之前,自然灾害等突发危机大多仍限于局部地区,对产业链的影响也仅体现在供需中的某一端。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却是真正的“黑天鹅”事件,深度影响了供需两端。特别是,供应链波动有其特点,其在源头时并不明显,但一旦传导至远处,波动就会变大,造成的影响也更广泛。这在管理学中称为“长鞭效应”。
让企业配置“多层供应商”,进一步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有利于构建更弹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然而,这对不少跨国企业而言,却并不简单。能历经百年仍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大多数跨国企业往往都积攒了一整套标准体系。为了使其产品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他们往往对供应商有着相对严格的筛选流程。也因此,想寻觅合格供应商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而需要长达数十年的资源累积。
人力无法完成的事,或许数据可以做到。在成千上万条数据中,借由关键词检索匹配到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对拥有“自学习”功能的“数据大脑”而言并不难。
陈方若指出,实践中,这一方案仍有两大堵点待解决。其一,打破“数据孤岛”现象,让企业各自为政的“数据中台”可顺畅流通;其二,扭转“数据是竞争力”的刻板印象。 “许多中小企业数据合作意识还不强。”陈方若解释说,让企业愿意分享数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还需要协调机制的创新,由此构建更完整的数据库,让更多市场主体从中受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来源于专硕神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