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油腻的时代,人们每天精密计算着生活中的局部最优,却从未追问人生意义。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困于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鲜有人亲验得出真命题。
这是一个志得意满的时代,人们满足于海量知识背后的“博学”,却湮没了好奇与质疑之种。
两千多年以来,“无用的”哲学尝试回答人的三个根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这些追问可能帮助个人审视自身,开始寻找自我的意义。2021年10月21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十月员工课程暨复旦人文课堂邀请到 “复旦哲学小王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宗教学系副主任郁喆隽,与大家一起探讨人生处境与哲学思辨。
本期主讲老师
郁喆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宗教学系副主任
郁喆隽教授2010年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宗教学系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郁喆隽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与宗教学。他著有《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电影中的哲学思辨》等哲学专著,并翻译《分裂的西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对于缺失的意识——一场与哈贝马斯的讨论》等著作。郁喆隽教授讲课生动风趣、充满智慧,曾获复旦大学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也被同学称为复旦大学“哲学小王子”。
1
什么是人?
课程开篇,郁喆隽教授以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思想实验引发大家对“什么是人”这个二阶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思想实验的灵感来自一部名为《末日哲学家》的电影,设定很有趣:如果地球将爆发一场席卷全球的核战争,仅有一个防空洞里能供10个人维持1年的生命,那么用理性的方式,如何选择这十个肩负起人类文明复兴重任的人呢?
电影《末日哲学家》剧照
选项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律师、军人、猎人、农夫、钢琴家、民工、桥梁工程师、幼儿园老师、会计、渔民、木匠、纺织者、房地产经纪人、银行家、小说家、飞行员、天体物理学家、程序员、记者、外科医生、警察等数十人。
郁喆隽教授解释到,被选出的10个人的身份将涵盖10种职业,并将解决灾难来临后的三个层次问题。
技术问题:如何幸存下来?生物问题:如何繁衍后代,恢复族群?人的问题:应当保存哪些“生而为人”的文化特质?
经过一番思考,大家纷纷做出选择。郁喆隽教授觉得大家的答案基本处于在情理之中:“外科医生”“农夫”“警察”高票通过,“桥梁工程师”“天体物理学家”“纺织者”“猎人”紧随其后,有意思的是,所有“文化人”,比如“小说家”“画家”“诗人”“钢琴家”等无一幸存。郁喆隽教授分析到,在上万份覆盖多个年龄层与行业的样本中,大家的选择大多倾向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即在遇到极端性环境时,“生存”是唯一的信念,所有的选项皆是围绕这个命题。郁喆隽教授进一步分析,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做出的选项,会使一切文化在人类重获新生之后都将消亡,从零开始。相对于科技的进展有科技树可攀,文化则是更加脆弱,具有唯一性。
思想实验没有对与错,更多的是引发大家对于“什么是人”的深入思考。“哲学是一道自助学科,所有的书籍、所有的观点,就像自助餐一样,摆在面前。如何选择,如何使用,皆是自己的命题。”郁喆隽教授如是说。
2
我从哪里来?
这一部分,郁喆隽教授情景重现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隐喻”,以及与其逻辑同构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
在《理想国》中,对“洞穴隐喻”的描写有些许荒诞:
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以让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第272页)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的绑绳松动,他可以自由行动,发觉了整个洞穴的秘密,他会怎样?如果他走出洞穴,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是选择回去洞穴告诉同伴们外面的世界,还是就此远走高飞?如果回去,会获得大家的信任嘛?一个人逃离黑暗和让一群人寻找光明中间的距离有多远?
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隐喻”
通常的解读认为,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包含了三个阶段:囚禁状态、肉身解放和灵魂解放,以及两次重大转折:离开洞穴和返回洞穴。返回,然后呢?借由电影《危楼愚夫》,郁喆隽教授则将“洞穴隐喻”引申为囚禁—离开—返回—呐喊四个阶段。从光明回到黑暗的觉醒者发出了心底的呐喊,是否能唤醒更多沉睡之人?
有不少著名的电影都是借鉴或者说致敬“洞穴隐喻”,比如《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不过《危楼愚夫》对“洞穴隐喻”的阐释可能最全面,唯有主角迪马完整经历了“洞穴隐喻”四个阶段。
电影《危楼愚夫》剧照
“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活在一个物理的洞穴中,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不愿离开的意义和文化洞穴。而你的人生的洞穴是什么?是童年?是家乡?还是性格?你可以离开洞穴,却又无法真正离开。”郁喆隽教授说。
3
我将要往哪里去?
我将要往哪里去?这一命题是在探寻人生的意义。
这一部分郁喆隽教授依然是以具象的电影作品阐释抽象的哲学道理。他推荐的电影《朝圣之路》,讲述了一名在美国工作的医生汤姆,在儿子不幸于法国遇难之后,去取回儿子的遗体和遗物。他的儿子死在去往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上遇到了暴风雨。最初,汤姆的目的只是取回孩子的遗体,但在到达了法国之后,他却决定将儿子已经走过和没有走完的路走一遍,以更好地体会儿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
电影《朝圣之路》剧照
电影中的汤姆是生活中典型的守规矩的好人,同时也是一名成功人士。他的性格就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然而儿子的去世让他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产生了疑问。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伊凡·伊里奇之死》写道:“也许,我过去生活得不对头吧?”汤姆的脑子里也出现了同样的想法,但是又为什么不对头呢,“我做什么都是兢兢业业的呀?”汤姆反思着。
郁喆隽教授认为,这个时代很多人如同汤姆一样,每天都在兢兢业业扮演人设,开开心心忘记自己。那么,是谁来安排你的人生之旅?倘若拿着一本旅行手册按图索骥自己的生活,强计划必将错失人生中的良质。
在课程的最后,郁喆隽教授建议大家Carpe diem!这句拉丁谚语是指专注现在、把握当下。在时间的维度上,过去是定型的,现在是短暂的,将来是不确定的,不如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试着给重要的人生命题重新排个序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遗忘过去,不要忽视现在,更不要恐惧未来。
【FISF员工课程】
FISF员工课程面向学院的所有教授和同事们开放,每年共组织8次(3-6月&9-12月每月一次)。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复旦人文、综合素能、健康生活三大主题,邀请校内外的教授或业界专业讲师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分享,期望营造共同学习、正向乐观的团队文化氛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来源于专硕神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