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有一批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深,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他们基于对专业领域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多种场合阐释自己的观点,用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解决剖析社会经济、市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大众、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于10月20日发布,这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规划纲要》,成渝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邱冬阳教授就这一热点问题接受了“21实际经济报道”的采访,报道题目为《成渝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增强西部人口、经济承载力》。
邱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规划纲要》中已经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中央要推动成渝的全面合作,共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其理由除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外,也是基于
邱冬阳说,“纵观我国的四大经济增长极,仅成渝处于内陆地区,拥有非常广袤的经济腹地和发展潜力。”
邱冬阳注意到,《规划纲要》中提出“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
“这一点是新提法,而在《规划纲要》的多个章节中,都有涉及此提法的表述。”他认为,“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向城市群集中,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相关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要引导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相反在《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综合而言,成渝经济圈内未来人口的流向主要是重庆和成都的周边城市。在这一方面,《规划纲要》提出铁路网要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表明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将采取的是综合性的机制。”邱冬阳表示。
“《规划纲要》中也提到承接产业转移,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从西部大开发起便见诸各类规划中,但在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中却有新的表述。”邱冬阳说,“如提出要承接产业链的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和补齐建强产业链,而非仅强调承接大项目。若涉及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未来还将完善权益分享、税收分成等政策体系的构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可推动不同行政区域间权益纷争问题的解决。”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文转载于重庆理工大学MBA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