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MBA毕业季,分享一位“求是之子”30个月的“浙”里时光

MBAhpoe

2021-04-07 08:53:44

+关注
几天前,浙大MBA又有一批毕业生拿到了上面刻着“求是之子”的印章,2018级浙大MBA毕业生俞志豪就是其中的一位。

几天前,浙大MBA又有一批毕业生拿到了上面刻着“求是之子”的印章,穿着学位服,在江南特有的烟雨中、踏过落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2018级浙大MBA毕业生俞志豪就是其中的一位。 

30多个月与“浙”里相处的时光,在他的身上如那枚毕业印章一样深深地刻上了“求是之子”的烙印。对他而言,毕业,是一段旅途的终点,更是一段新征程的起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属于他的那些“浙”里时光。

浙大2018级MBA周末一班合照

2021年3月30日,结束了929天的浙大MBA求学生涯后,我圆满完成各项目标,如期参加了毕业典礼。回首这30个月的求学之路,感慨万千:从2017年下半年备考到2018年3月复试、6月拓展,再到9月入学……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1、这是人生新经验的开篇,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对于MBA,我始终认为晚读不如早读,无论是精力还是费用,成本只会一年比一年高;对于浙大,我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在我家庭中已有两位浙大校友,一位是1986年高考进管理工程学系(管理学院的前身),另一位是1996年高考进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另外,家乡新昌的多位杰出前辈也与浙江大学渊源深厚。因此我在满足报考条件,尤其是见识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120周年校庆后,毫不犹豫就选择报考浙大MBA。 

由于我本科毕业年限较短,没有满足提前批面试的条件,只能老老实实“先统考、再复试”。2017年秋天,在完成报名工作后,我每周末坚持到浙江图书馆借阅历年考试真题,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阅览室里认真做题、认真总结,没有买其他教辅资料,也没有报考试辅导班。中饭就在附近玉泉校区留学生食堂里解决,因此我尚未入学就已经吃了几个月浙大食堂的饭。经过年底初试和次年复试,我如愿拿到了浙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由此,人生增添了一种新的体验。 

2、与“它”初相遇——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遇见 

与浙大MBA的初次相遇是2018年6月23日、24日的新生入学导向活动。这场被戏称为“大型网友见面会”的活动一下子就让平日里素未谋面、只在网上有过交流的同学亲切和熟悉起来。当天既是班主任裘婷老师和班级同学的第一次集体见面,也第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了什么是“浙大水准”,同时收获的还有热情之下各位同学建起来的十几二十个五花八门昙花一现般的微信群。

攻读浙大MBA与大师同堂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始业教育课上诸位老师面向500余位新生的精彩授课——谢小云教授主讲《拥抱变化,管理的光荣与彷徨》,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浙”里激活个体价值、读懂中国;窦军生教授详细阐述了浙大MBA“致广大、尽精微”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深刻内涵;张钢教授从“竺可桢校长两问”出发,主讲《求是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励同学们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创新思考、履行责任。两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浙大MBA的办学理念——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已深深地烙在了脑海之中并将伴随整个求学历程。 

3、与大师同堂——那些紧张而充实的日子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9月13日的开学典礼过后,我们正式进入了课程学习。第一学年的行政班授课、第二学年的专业方向授课,给大家提供了多元、全面、专业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同学有了“跨界融合、探索未知”的途径,也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到管理学院将“商学+”战略从“路线图”转变为“施工图”的过程中来。 

两年的课程学习,用一句话概括,我认为是“高密度的知识供给、高质量的教学相长、高频率的团队合作、高要求的时间管理”。45个学分里融合了必修课、选修课(专业方向)、商务实践/海外访学、英语机考等多个不同类别的学习内容,从教室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在到未来,几乎每周都会有一两个晚上进行讨论与作业,每个周末都能让大家学习到深夜,最后的集大成者则是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因此从开学直到毕业,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之中,也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与探讨,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我们在一次一次的课堂上见识了老师们和嘉宾们的风采并为之倾倒。犹记得营销管理课上,黄浏英老师组织同学们第一次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与课程考核;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课上,卫龙宝老师鼓励“接管地球”的豪迈与睿智;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课上,周帆老师天马行空、侃侃而谈,告诉同学们“要多读书、多读硬书”;商务统计分析课上,汪蕾老师的女神气质和专业素养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充满乐趣;创新与变革管理课上,郑刚老师邀请网易杭研院长走进课堂讲创新,带领大家对8家企业做创新管理微咨询;财务会计课上,黄宏辉老师扯着嗓子用艾德生物的年报来讲解会计理论;公司财务课上,陈俊老师一页PPT讲了一小时只为说明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战略管理课上,吴晓波老师的绅士风度、全球视野以及“踏踏实实做事业、潇潇洒洒做人杰”的勉励;财务分析与价值管理课上,韩洪灵老师组织案例辩论至凌晨,深刻阐述了“人生的资产负债表”和“做多中国”的意义;证券基金与组合管理课上,姚铮老师以三十多年实战经验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及发展做出分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一大批有知识有情怀、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硬的老师引领大家前行。老师们坐在书斋做一流理论,站上讲台教一流学问,走进企业做一流顾问,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言传身教,形成良性互动、正向循环和螺旋上升,这是两年学习中最宝贵的财富。 

4、“与子同行”——人生中最美好的情谊 

从获悉“拟录取”的状态开始,同学们便陆续加入总群和班级群。从最初的互不认识到如今分期毕业,两年半的相处时光里,同学们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在班级里,我算年纪比较小的,在此特别感谢各位大哥大姐两年多里对小兄弟的关照。 

难以忘记,班级里每月一次集体生日会、每学期两次聚餐、年底互赠礼物、共同参加篮球赛、冬天企业参访、夏天同游临安、一起为海外交换的同学留下了全班签名……每周六晚上还有不定期组织的民间酒会“大鸡腿局”等等,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数的欢声笑语。 

浙大2018级MBA周末一班集体活动

随着相处时间的不断增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宝藏同学都陆续浮出水面:课程考试前,入学考试第一名的学习委员王雪同学带领组织“学习小组”,义务帮大家复习课程知识、梳理要点考点难点,牵头编写《锦鲤题》造福了几届同学;最有少女感的审计师、灵魂舞者殷丽娜同学自新生晚会便一炮而红,成为本届的靓丽风景;刘顾亚同学练习羽毛球多年,代表浙大参加2018年全国MBA羽毛球团体赛,荣获混双丙组亚军;热爱文学的仲鑫同学多年坚持内容输出,获得纵横文学“2018年度崛起之星”;中国银行的金话筒陈德璋同学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在班主任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2018级MBA周末1班被光荣地评选为本届唯二的“先进班级”之一,展示出了一个群起奋进、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形象。能在这样优秀的班级中生活两年多,我感到无比荣幸和骄傲! 

5、丰富多彩的校园时光—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光碎片 

在校期间,承蒙老师信任、同学支持,我有幸在班级和多个学生组织中历练成长。从班级到投融资俱乐部,从联合会到资享计划,以及传承多年的MBA名家范局和校友导师项目等等,多项任职和活动经历使我的校园生活异常丰富。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使我的专业水平、视野格局都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班级里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同学,联合会里有极富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伙伴,投融资俱乐部里有精湛开朗的资深人士,资享计划里有专注执着高屋建瓴的老师专家,校友导师中有热心分享悉心指导的杰出校友,各兄弟院校中有各地优秀的同龄人。我们主办MBA众创音乐节,王小毅教授点评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拥有AI音乐创作表演的音乐节”;邀请上交所原副总经理周勤业先生现场演讲,了解30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作出了这许多探索;与校友导师中信证券石正华老师的深入交流,发现证券研究里有如此之多的学问和奥秘……还有很多东西可能现在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什么,但我相信在今后某个时间回想起来,一定会成为收益匪浅的珍贵回忆。 

浙大MBA丰富多彩的校园时光

入学初期,我对MBA生涯虽然有初步规划,但想法比较纯粹,只是觉得趁这两年时间尽可能地多体验、多感受,不要浪费时间。随着深入了解,规划和安排更加明确,竞选班长、报名投融资俱乐部、竞选主席团、申请资本市场专业方向、申请校友导师等等都是围绕自己的规划来展开的。回过头来看,平台型、纵深型,纵横交错;理论型、实践型,知行合一。很多东西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只有做了才知道该怎么做,做完该如何改进,改进完该如何复制。只有faithoftruth,才会去seektruth(求是)。 

关于平衡与兼顾,过去两年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工作日工作,周末白天上课、晚上开展活动,尤其是2019年基本上没有空闲的时间。几个职务都堆在一起,虽然各自的忙季略有错开,但合起来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我认为,读MBA要想获得课堂以外的收获,一个是心态,做好工作、学习、生活三者的节奏调整和时间分配;另一个是意志力,坚持至少两年维持高频率的连轴转状态。再往后就是执行力,遇事不要拖,把既定规划落地,不然越积越多就永远都干不完了。在我目前的人生阶段,没有家庭的牵绊,正好可以专心提升自己。总的来说,没什么“平衡与兼顾”的说法,就是干!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要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同学校友的信任与支持,让我可以有如此宝贵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6、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浙大MBA成立25周年,2020年是浙大管院成立4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十分荣幸,在校期间可以亲历祖国和母校的多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可以将个人成长与宏大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学习半年后,更加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才有个人的光明前途。对此,我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和感奋之志。 

浙江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传承的学校,历经124载风雨沧桑,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始终是中国高等教育百年的开拓者和奉献者,始终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奋进者和弄潮儿。诚如吴朝晖校长在春季毕业典礼上所说:我们是生逢其时的优秀学习者、是引领创新的卓越研究者、是重任在肩的未来建设者,面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要激发创新智慧、优化创新路径、拓展创新格局。于我而言,毕业,是一段旅途的终点,更是一段新征程的起点。过去,我用两年半的时间回答了竺可桢校长的第一问;未来,我将用人生时光努力答好第二问。从今以后,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我都将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血脉,时刻牢记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时刻牢记“浙大人”的目标与追求,时刻牢记要争做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本文来源于浙大MB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