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北大汇丰EMBA | 经济金融每周汇 2021年10月8日-10月15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21-10-19 09:07:22

+关注
10.10,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宏观

1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纲要提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21世纪经济报道)

10.11

中国经济学人预判三季度GDP增速为7.8%左右,重视碳中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发布202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预判三季度经济总体稳定;外贸形势持续良好势头;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和,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经济学人预判2021年三季度GDP增速为7.8%左右,预判2021年全年GDP增速为8.2%左右。此外,大多数经济学人认识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83%的经济学人认为碳中和实现对工作生活质量重要。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87%的经济学人愿意改变消费习惯。(每日经济新闻)

10.14

9月CPI同比上涨0.7%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6.9%。从环比看,PPI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2%,涨幅扩大1.5个百分点。(每日经济新闻)

10.15

央行等量续做5000亿元MLF 专家表示短期内降准门槛仍高

据央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10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0月15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数据显示,今日有5000亿元MLF和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告显示,5000亿元MLF期限1年,中标利率2.95%,100亿元逆回购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0%。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评论说,MLF政策利率保持稳定,预示本月LPR报价利率按兵不动概率大。但通过直达性创新工具、改革等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但短期内降准门槛仍高。(中新经纬)

金融

10.13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1)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4.28亿元,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余额62.46亿元,同比增长3.7%;(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72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42亿美元;(3)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6.6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034亿美元;(4)9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6%,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9%;(5)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万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4854元人民币;(6)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73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17万亿元。

10.1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线上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二十国集团(G20)在美国华盛顿召开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易纲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认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势头分化明显,新冠疫情相关的下行风险突出。会议指出可持续金融对推动绿色转型至关重要,会议核准了由人民银行与美国财政部共同牵头起草的《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会议重申继续支持低收入国家应对疫情冲击,各方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完成6500亿美元等值特别提款权(SDR)的普遍增发,支持以SDR扩大IMF现有减贫基金的规模并增设基金为相关国家提供支持。会议同意应在维护好金融稳定的同时确保金融体系支持经济复苏,应加强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继续落实关于完善跨境支付的路线图。(中国人民银行)

10.13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

《办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赔付率低、佣金畸高、销售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主要包括:(1)完善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建立意外险产品回溯及费率调节机制。(2)强化信息披露力度。按照先个险后团险、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分步披露意外险经营数据等相关信息。(3)引导降低意外险佣金费用水平。要求各保险公司报备佣金费用率上限,引导保险公司合理支付佣金费用,更好地让利于消费者。(4)制定销售行为负面清单。综合意外险市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列明九类禁止性行为,包括捆绑销售、强制搭售等。《办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意外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规范意外险市场秩序,促进意外险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10.14

央行印发《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按照“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费用低”原则,统筹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提出18条意见,指导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和重塑银行账户管理机制和流程,有力保障小微企业正常合理的账户服务需求,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意见》要求,银行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开户难点堵点,减少因风险防控对正常银行账户服务产生不利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

10.11

澳门特区政府推八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

鉴于近期疫情反复,对经济造成冲击,经听取社会意见和综合分析后,澳门特区政府将推出八项中小企业疫情支援措施,纾缓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及雇员困难。支援措施包括:补贴中小企银行贷款利息开支;放宽中小企免息贷款申请条件;延长免息贷款还贷时间;推动银行纾缓企业还贷;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收单手续费减免或回赠;豁免政府物业租金及回报金;豁免相关税款鼓励业主减租;向合资格的经营者及就业人士发放1万澳门元援助款项等。(中国新闻网)

10.12

2021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峰会在广州召开

2021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峰会暨民营企业科技成果对接会于10月11日在广州召开,全国工商联授予广州民营科技园“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广州95%以上的市场主体是民企,贡献了70%以上的创新成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峰会以“科技赋能 开创未来”为主题,引导民营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湾区、面向未来,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发挥民营、科技、统战融合工作优势,强化新经济时代的民营科技力量。AI巨头百度、软件百强广联达、德企轨交龙头克诺尔等11家企业签约落户,项目涵盖前沿科技领域,总投资额约150亿元。(南方网)

10.13

深交所推出跨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展示服务

深圳市及广东省先后于10月11日及12日在国家核定的地方债额度内赴香港、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开辟了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本次深圳市赴港发行合计规模50亿元,发行期限为2、3、5年期,发行利率分别为2.6%、2.7%、2.9%;广东省赴澳发行合计规模22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期,发行利率为2.68%。深交所本次推出的信息展示服务,是在深交所官网设立“跨境信息展示”栏目,集中呈现地方政府赴境外发行的产品信息,为有跨境投资需求的境内机构投资者更好了解优质地方债产品增加信息渠道。(中国证券网)

10.14

广东发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10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相关情况。“十四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17年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展望“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奋力实现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南方日报)

10.15

珠海港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80%以上

珠海港公司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7433.22万元-29719.32万元,同比增长80%~95%;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027.84万元-5923.30万元,同比增长70%~150%,延续了上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公告,业绩增加的主要原因为:珠海港公司2020年收购完成兴华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珠海港新加坡有限公司)及安徽天杨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致使珠海港公司港口及风电业务规模扩大且上述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稳健提升。(珠海特区报)

国际

10.11

中美贸易通话后续:中美在经贸问题分歧依然很大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于上周末对美国贸易代表戴琦与副总理刘鹤视频通话之前发表的评论进行了回应,表示中国希望美国停止对其公司的限制和制裁并概述了中国对未来谈判的一些要求。戴琦曾于上周表示本届美国政府将会努力让中国政府兑现其在贸易协定中的承诺,随后戴在上周通话中强调了“美国对中国国家主导的、损害美国工人、农民和企业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的担忧”。彭博社认为双方声明显示美国和中国在经贸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彭博社)

10.11

中欧高层电话会议将于本周五进行,欧盟期望中欧关系向稳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周五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进行电话会议,这是自2020年年末以来中欧双方的首次直接对话。过去十个月中,中欧关系经历了互换制裁、投资协议停滞、涉台风波等历史低潮。欧洲方消息称,欧盟内部已经在合作寻求与中国的交流回到正轨,本次会议可能会成为欧盟恢复与中国关系的一次尝试。(南华早报)

10.11

经合组织宣布达成国际税改协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8日宣布,136个国家和司法管辖区已同意进行国际税收制度改革。此项改革可能仍会遇到科技企业反对,但将促进对该类企业偷漏税行为的打击。根据初步协议,各方将从2023年起向大型跨国企业征收至少15%的企业税,以应对经济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经合组织估计,新规则将为政府带来每年600亿-100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相当于疫情前公司税金的4%左右。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此举旨在遏制跨国企业的避税行为,同时每年增加多达100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报道同时指出,这项协议现在需由签约国来执行,而这条道路可能不会平顺,包括在两党势均力敌的美国国会可能会遇阻。(经济参考报)

10.15

欧盟发行全球最大规模绿色债券

欧盟委员会12日发行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债券,加入全球多地通过经济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行动。市场认购热情也显示出绿色产业扩大融资和支出成为大势所趋。据欧盟委员会公告称,此次发行首只15年期绿色债券,共筹集120亿欧元用于27个欧盟成员国的绿色和可持续投资,数额为全球最大规模。筹得的资金将分配给欧盟成员国,用于普及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复苏基金计划,在2021年至2026年将最多筹措约8000亿欧元资金,其中绿色债约占3成。按计划,截至2026年年底,欧盟将发行最多2500亿欧元的环境债。(经济参考报)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