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中欧EMBA | 何今宇:当年轻人都「躺平」后,经济发展还能「躺赢」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1-09-18 06:24:59

+关注
「种草」消退,「拔草」兴起,极简主义、低欲望、断舍离、躺平学在年轻人中间悄悄流行起来。中欧国际⼯商学院战略学教授何今宇对此关注并延展了思考。

「种草」消退,「拔草」兴起,极简主义、低欲望、断舍离、躺平学在年轻人中间悄悄流行起来。中欧国际⼯商学院战略学教授何今宇对此关注并延展了思考。


何今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

2018年,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在《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和破解之道》一书中提出了「低欲望社会」的概念。

其特征是:人口减少、超高龄化、越来越多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是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钱政策亦无力振兴经济。

在书中,「低欲望社会」似乎有种负面含义,认为年轻人丧失了斗志,经济发展就没有了原动力,从而导致了日本经济一蹶不振。

何今宇教授却没有那么悲观。他把产生低欲望的原因归为两大类,分别是「被动的紧缩」和「主动的觉醒」。

「被动的紧缩」指有人出于生活的压力或对未来的担心,不得已选择了只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而对于「主动的觉醒」的个体来说,他们有能力和机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财富积累和物质享受,却自主地摒弃消费主义,追求物质简单、精神充实的生活。

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在深刻体会了物质消费给人带来的空虚感和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回归了理性消费。

低欲望不等于无欲望,而是欲望由物质向精神转移。这会引发产业类别的调整,例如给文化产业带去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豆瓣上,有32万⼈参与了「极简生活」小组,26万人参与了「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11万人参与了「低消费研究所」小组,还有16万人停留在「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小组。

「拼命赚钱、潇洒花钱」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年轻人的信仰。对企业而言,市场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都在面临新的挑战。

站在商业的角度,更应该看到消费主义带来的问题和年轻人的反弹,积极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商业的本质?是服务社会,还是获取利润?是满足需求,还是制造需求?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会让企业家们找到真正能为社会创造持久价值的方式,而不是跟风走,或是通过制造廉价商品来降低消费者的满足感。

很多人还将「低欲望青年」这一概念与近期广受热议的「躺平」联系在一起,认为这些观念带着些许颓废主义色彩。

「躺平学」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内心的「无力感」,必须得到正视。

所谓的「躺平」其实也代表着一种反思,当我们步子走得太快了,有人发出这种声音,把我们拉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上。

如果说「断舍离」是在消费层面寻求平衡点,那么「躺平」,或是不要过度拼命,则是在寻找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们获得满足感、幸福感的方式和来源或有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一个存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