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中国传媒大学MPAer@CUC | 刘笑尘: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乡土间野蛮生长

MPAhope

2021-08-05 09:46:11

+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刘笑尘 2020级MPA全日制班

题 记

2017年,我从一家省级媒体平台辞职,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的国家级贫困村,从事了一年的驻村公益扶贫工作。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却让我受益良多。今天我想用两个小故事来跟大家聊聊普通农村里的普通人,他们的悲欢离合中也浓缩着亿万普通的中国人。有人说,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就不了解真正的中国,现在的我依然不完全了解这广博的天地,但我却一直从这份经历中汲取着养分,也是这些人和事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我和同事在帮村民收水稻

01 有信有爱

便不惧岁月

我所在的项目村,有一个文艺又浪漫的名字——芷耳。一进村子,就能看到错落有致的苗家木屋层层环抱着一大片荷塘,听村民说,芷耳的“耳”字也是来源于这片状如耳朵的荷花池。我们最常去蹭饭的蜂蜜叔叔家就住在美丽的荷花池边。

我们村的荷花池

蜂蜜叔叔一家人是村里勤劳致富榜样。早年,村里条件还很艰苦,为了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叔叔和阿姨很早就带着孩子们在外东奔西走,做电焊、做汽修……只要是能赚钱的活儿,叔叔都毫不惜力。在外奔波了十几年,叔叔终于“衣锦还乡”,盖起了三层小楼。

本来可以安心养老了,但他还是闲不下来,于是在悬崖上养起了蜜蜂。为了防止蜂箱被污染破坏,要将它们放在可以遮风避雨的悬崖边上,跟叔叔去采过几次蜂蜜,飞檐走壁的他在我眼里简直就像是蜘蛛侠一样。不去山上照看蜂箱的时候,叔叔早上六七点就去吉首跑车,一天往返好几趟,一直到下午五六点才回村。

飞檐走壁的蜂蜜叔叔

我时常觉得,叔叔每天这么有干劲,也是因为家有贤妻。叔叔的腰椎不太好,所以无法长时间做重体力的劳动,所以家里耕田种地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阿姨在做。阿姨平时还会在附近做一些零工,虽然很辛苦,但每次见到阿姨的时候,她总是笑呵呵的。

被叔叔搂住的下一秒,阿姨就害羞捂住了脸

叔叔家是我跟同事最常去的蹭饭点,叔叔阿姨作为无辣不欢的湘西人,怕我这个北方孩子吃不惯,每次做菜都只放一点点辣椒,或者干脆不放辣椒。

叔叔阿姨始终都收敛着那些苦日子里的悲戚,常常流露着笑意,也是他们让我看到:有信有爱,便不惧岁月。

02 乡愁与城愁

我最喜欢快到过年的那段日子,外出打工的青年们都回来了,在外面开烧烤摊的大哥把手艺带回了村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烤火吃烧烤,小卖部的麻将声哗啦哗啦响个不停,一到饭点,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随便去哪一家都能蹭一顿好饭,整个村庄也焕发着与往日不同的精神与活力。

也许,这才是村子本来该有的模样。

石胜喜是我们村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7年的中秋节前。

那天下午,我和同事饥肠辘辘地穿梭在村子里,准备去村民家做入户调研。突然闻到了一股不同于往常的味道,寻着香味我们找到了刚回村的石胜喜,是他正在准备中秋节的月饼和蛋卷。

胜喜参加西点大赛

从那天之后,我们几乎天天去胜喜家吃肉松面包、豆沙面包、南瓜蛋糕、核桃酥,准确的说,是胜喜做什么我们吃什么。(说好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最后除了一针一线全都拿了)。

胜喜告诉我们,他放弃外面西点师的工作选择回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也不想让自己的爸妈成为留守老人;二是他觉得村里的孩子每天吃的零食都是三无产品,他想让孩子们能吃到更健康、更安全,也更美味的食品。

胜喜家嘴甜的小丫头,最爱吃爸爸做的蛋糕

于是,胜喜用自己在外打工好几年的积蓄,在镇上开了一间小小的蛋糕店。平时赶集也是场场都跑,他跟妻子两个人每天都凌晨三四点开始做蛋糕,早上六点多就去赶集。可几个月过去了,生意似乎没有期待的那么好。这也主要是城乡消费观念的差异所致,一个面包在城里能卖5块钱,在镇上卖1块钱都会被嫌贵,对于乡亲们来说,5块钱在集市上嗦一碗粉带来的饱腹感可比5个面包要来的扎实。

对于惨淡的生意,胜喜虽然有点失望,但他仍然想坚持到年后,如果生意还是不好,那也只能再出去打工了。他还说,等过年的时候,要用新买的烤箱,给孩子们做烤鸡,为苗家传统的年夜饭,加一道菜。

我不知道过年的时候,胜喜有没有时间做这只烤鸡,只知道,过完年我们回来以后,他已经出去打工了。

胜喜离家后,他的妈妈帮我们找照片,嘴上笑着眼眶却红了

那时候我和同事还一直想着,在村里给胜喜建一个面包土窑,这样等有游客来村里的时候,胜喜就可以带他们去地里采南瓜,去树下找鸡蛋,去山上捡板栗,一起动手做香喷喷的不含任何添加剂的蛋糕了。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有千千万万个胜喜夹在乡愁与城愁之间,进退两难。你我又何尝不是呢。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一期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是胡德夫先生吟唱的《来甦·秋思》。他告诉大家,“来甦”是台湾古谣的名字,已经传唱了一千多年,意思是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乡愁,不仅是一个人的乡愁,更是千千万万个人心中的烧痛。

小村子的春夏秋冬

后记

在村庄里,我看到了这些温良的中国人,看到了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我自己。

很多人会问我,就凭你们,能在村里能帮村民们脱贫致富吗?

我不能。

但我想说,哪怕这一年,我们只能帮村里的五个家庭,每家多增收2000元,也许家里的孩子就能坐得起去学校的小车,不用每天走十公里去上学;也许就能给家里的老人买一件过冬的羽绒服;也许就能给每天要上山放羊的妻子买一箱暖宝宝和一双手套。每个“人”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能好过那么一点点,我觉得这就是有意义的。

的确,有更多更根本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所以这也是我想回到学校的原因。学校里有理论扎实的老师,有经验丰富的学者,带着这些问题,我试图寻找一些答案。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政院的老师们给了我太多的启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热爱和选择,也逐渐把四年前的一腔热血转化成了更脚踏实地的行动和收获。“勤政为公,学术并举”是政院的院训,希望自己能时刻谨记这八个字,不论在什么岗位,始终报以一颗公管之心,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冬天一下雪,村里的小女孩就变成了小精灵

编辑 | 荣 郁

统筹 | 周 亭

中国传媒大学MPA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传播、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部门及传媒、文化机构、城市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和咨询等工作。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公共治理与城乡智慧管理、传媒与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危机与应急治理。

中国传媒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建设。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是学校直属的教学科研单位,在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地带开展具有鲜明“传媒与传播”特色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学院以“勤政为公、学术并举”为院训,办学宗旨为“面向主流、突出特色、服务国家、培养英才”,致力于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的传播创新与国家传播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