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从历年真题中总结的8大逻辑漏洞,必看!

MBAhpoe

2022-11-14 03:11:58

+关注
今天我们深入历年的真题,从中探讨一些主要考察的逻辑漏洞。

今天我们深入历年的真题,从中探讨一些主要考察的逻辑漏洞。

这一期我们就简单来看个例题导学熟悉下我们接下来的讲课规范。

简单来说就是给出真题,分析题干材料漏洞,给到大家参考范文,后面还会给一些专题练习让大家练练手。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看今天的例题吧~

题干材料:

某机构调查显示:截至 2017 年 11 月,有 92%的大学生在“最常用的 APP”的调查中选 择了微信,所以微信是该年最受学生喜爱的 APP。

逻辑漏洞分析:

1、“某机构”是否具备权威性,其调查结果是否可信? 

2、调查截止时间是 2017 年 11 月,最后一句的时间是“该年”,11 个月能否代表该年? 

3、这 92%的“大学生”能否代表最后一句的“学生”?学生还有没有别的群体? 

4、有 92%的大学生选了微信,有没有可能有更多的人选了别的 APP? 

5、最常用的 APP = 最受喜爱的 APP ?

参考范文:

漏洞百出的论证

上述文章通过“某机构调查”得出了“微信是该年最受学生喜爱的 APP”的结论,其论 证过程存在诸多不当之处,现分析如下。 

首先,该调查最多只能反映“截至 2017 年 11 月”的情况,并不能说明“该年”一整年 的情况。有可能到了 12 月,选择其它某个 APP 的大学生比例会实现反超。如果最终选择“支 付宝”的大学生比例超过了选择微信的比例,那么微信就不是大学生最常用的 APP。所以, 文中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92%的大学生选择了微信”并不代表选择微信的大学生是最多的。因为该调查没 有提供选择其它 APP 的相关数据,有可能 93%的大学选择了“天猫 APP”,那么微信也不是大 学生最常用的 APP。因而,文中的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 

再次,“最常用的 APP”不一定是“最受喜爱的 APP”。即便微信是大学生最常用的 APP, 但有可能大学生仅仅是出于为了交流方便,不一定是出于对微信的喜爱。他们有可能更喜爱 淘宝、爱奇艺等消费、影视类 APP。可见,文中的论证是不严谨的。 

最后,“大学生”不能代表全体“学生”。一般而言,学生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在校生, 包括中小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群体,其中,中小学生就有可能最常使用游戏类 APP,而 不是微信。所以,文中的论证是有待商榷的。 

综上所述,文章的论证过程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其结论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526 字)

历年真题主要逻辑漏洞:

上述例题包含了三个类型的逻辑漏洞:

一、以偏概全,从“截止 2017 年 11 月”到“该 年”,从“大学生”到“学生”;

二、混淆概念,将“最常用的 APP”等同于“最喜爱的 APP”;

三、数字陷阱,即“92%的大学生选择了微信”。

显然,参考范文正是建立在非常熟悉这些逻辑漏洞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历年真题常考的逻辑漏洞有哪些呢? 

我们老师总结历年真题常考的逻辑漏洞有 8 种,它们是:因果不当、混淆概念、以偏概全、条件片面、 忽略发展、类比不当、数字陷阱、主观臆断。 

掌握了这常考的 8 种逻辑漏洞,就掌握了论证有效性分析。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