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北大汇丰EMBA | RCEP对中国贸易增长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22-02-08 07:45:08

+关注
RCEP是全球目前规模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亚太区域最大的一个区域性合作安排

⚪ 摘要

2022年1月正式生效的RCEP是对既有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的一次全面整合和提升。

RCEP区域内,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而且东南亚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行业竞争日益增强。中级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方面,东亚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同时东南亚市场增长也很快,未来中级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区域内贸易有巨大发展空间。

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对标RCEP的相关规则,对于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利的制度环境和保障。第二,各类制造业企业积极学习和运用RCEP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则,推动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优化。第三,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应当在东南亚地区积极进行国际产能转移和供应链布局,同时在东南亚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第四,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空间可观,可以通过合作建设设施联通项目,带动钢铁、原材料、电力及建筑、机械设备及工程建设企业组团“走出去”。

2021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RCEP达到协定生效门槛。2022年1月1日RCEP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2月1日起RCEP开始对韩国生效,其他东盟成员国也在积极进行协定的核准程序。

RCEP是全球目前规模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亚太区域最大的一个区域性合作安排,按照2020年最新数据,RCEP的15个参与国,人口合计23.1亿占全球29.7%,GDP总和25.9万亿美元占全球30.5%,出口规模总和5.4万亿美元占全球30.8%。RCEP生效后,中国与已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26个自贸伙伴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7%提升到35%。

RCEP对于中国贸易增长有哪些实质性意义?中国的制成品在RCEP区域内市场的竞争态势如何?不同类型行业面临什么具体机遇和挑战?本报告通过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制成品在RCEP区域内竞争格局展开分析,预测RCEP生效对于中国贸易的增长影响,讨论制成品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的机会和难点,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在贸易发展和产业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和布局筹划提供参考建议。

01

RCEP生效对于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

经历了8年谈判之后,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而且RCEP已经考虑到各成员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成员提供了特殊和差别待遇,因而是对多对和多组既有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的一次全面整合和提升。RCEP将为亚太区域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1.更广泛和高水平的区域内自由贸易

RCEP生效后,缔约国之间通过逐步实施关税自由化给予优惠市场准入,同时也降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包括取消农业出口补贴,全面取消数量限制、进口许可程序管理,引入技术磋商机制等等,以进一步保障区域内的公平贸易环境,同时,RCEP还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关系,并有望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在关税减让[1]方面,RCEP采用双边两两出价,通过立即降税到零和过渡期内降税到零两种方式,最终通过10~20年时间基本实现90%以上的货物贸易零关税,同时各缔约方也有小部分税目的部分降税以及例外产品。各缔约方的关税减让有两种方式:1)“统一减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8个成员国使用1张关税减让承诺表,即对其他缔约方的同一产品适用相同的RCEP协定税率以及降税安排。2)“国别减让”,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泰国7个成员国有多张关税减让承诺表,即对其他缔约方的同一产品适用不同的RCEP协定税率以及降税安排。比如中国针对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5张关税减让承诺表(图表1)。

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全面整合并升级现有的规则,实现共同的服务贸易投资规则,共同的服务投资市场准入政策,整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中国与东盟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

服务投资开放采取两种方式[2]:1)“正负混合模式”:中国、新西兰、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和越南等8国对于服务贸易采取正面清单方式承诺,对于非服务业投资(制造业,农林渔业,采矿业)采取负面清单方式承诺。2)“全负面清单模式”: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7国,对于所有类型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包括跨境服务贸易,均采取负面清单方式。值得一提的是,8个采取“正负混合模式”的成员国未来也会在约定时间内转为“全负面清单模式”。

2.更紧密和通畅的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

RCEP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协调了既有自贸协定中颇为不同的原产地规则,并实现15个成员国之间的累积,打破原先中韩、中澳、中国东盟等不能跨协定累积的限制,设定“区域累积原则”,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部分只要属于15个成员国,且价值增值超过40%即视为原产地产品,即可在RCEP区域内成员国享受关税优惠待遇。这对于区域内产业链协同布局和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是非常关键和有实质性帮助的规则。

在原产地的认定程序方面,RCEP还增加了原产地声明的形式,即大规模实施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与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原产地证明大多只有签证机构签发的一种原产地证书不同,RCEP的原产地证明有三种,包括签证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书,经核准出口商出具的原产地声明,出口商或生产商出具的原产地声明,即新增的两种原产地声明将与传统的原产地证书一起于协定生效之日起并轨使用。并且RCEP首次提出背对背原产地证明概念,即中间缔约方的出口商对已出具原产地证明的货物再次分批分期灵活出具原产地证明,相关货物在销售给其他缔约国时仍然享受协定税率,这类证明的实用性更强。

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的实施,既节约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提升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也降低了企业日常运营成本,提高产品通关时效性,为跨国企业在RCEP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选择。

3.为RCEP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新型自贸协定,拥有更大的包容性,涵盖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该协定不仅对于传统货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投资等议题都达成重要共识,也涉及到现有自由贸易协定较少涉及的知识产权、数字贸易、投资准入、环境问题等新议题。

服务贸易方面,各缔约方均作出了高于各自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除了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三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他各方承诺的服务部门开放数量均增加到100个以上。中国承诺的RCEP在货物贸易、服务投资、规则等各个领域的开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国在WTO中承诺的开放水平,比如承诺服务贸易开放部门在入世约100个的基础上,新增122个部门,还提高了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

非服务业投资方面,RCEP投资章对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投资规则进行整合升级,形成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投资协定。各缔约方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和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做出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消除了现有的诸多不确定性,为各国招商引资创造更友好的营商环境。

RCEP生效将全面提升RCEP区域内(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降低了区域内企业开展跨国贸易和投资的“门槛”,促进各国之间的生产、投资、贸易和产业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和融合,为RCEP区域内和全球跨境投资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02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的国别分布

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从2000年的1667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1.87万亿美元,增长了约11.2倍,年均增速12.9%,其中出口量从2000年的74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8734亿美元,增长了约11.8倍,进口量从2000年925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9945亿美元,增长了约10.7倍,同期的贸易逆差从184亿美元扩大到1212亿美元。

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国。2000-2021年,RCEP成员之中,中国向东盟成员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领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增速最快,进口来源方面,中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成员国(老挝、越南和缅甸领跑)的进口增速最快。

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东盟贸易,二十一年间出口额增长了27.9倍,进口额增长17.8倍,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增速最慢的是中国日本贸易,二十一年间出口额仅增长了4倍,进口额仅增长了5倍。RCEP生效带来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日本出口至中国的零关税产品比例将从目前的8%扩大至86%,同时日本对中国88%的货物实施零关税。

1.东盟与澳大利亚重要性显著上升

2000-2020年期间,中国贸易伙伴的地区集中度有比较显著的下降,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比由65.6%下降至53.3%。200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高度集中,前四大贸易伙伴(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与中国的贸易占比达到51.9%。2020年前四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在总贸易额中占比下降至31.7%,比重降低20个百分点。

2000-2020年贸易额占比上升最快的RCEP国家有越南、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3]和印度尼西亚等。同期日本在中国贸易额当中的份额下降了11个百分点,韩国和新加坡的份额分别下降1.2和0.4个百分点。

2020年中国出口额前15大贸易伙伴合计占总出口的比例为66.1%,其中6个RCEP国家占比20.6%。RCEP国家中,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排名上升最快,这些国家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

2020年中国进口额前15大贸易伙伴合计占总进口的比例为59.0%,其中7个RCEP国家占比为32.3%。RCEP国家中,澳大利亚和越南进口排名上升最快,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国,中国在农产品和能源、矿产资源方面对RCEP区域国家的依赖性在逐步上升。

2.RCEP落地将深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以RCEP区域(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北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划分全球贸易流,2020年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区域内贸易占比为54.3%,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洲区域内贸易的比重高达67.7%,北美洲的区域内贸易占比为29.7%。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对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进而对生产、消费及GDP增长有正向的提升效应。可以预见,RCEP生效后,区域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逐步加强,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布局,将促进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更持续快速的发展。

RCEP成员国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在2000年为1667亿美元,占中国外贸的35%,2021年贸易规模增长到18679亿美元,但占中国外贸的比重下降至31%。具体到国家层面,东盟和澳大利亚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上升最快,分别上升6.2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下降最明显,日本的占比下降了11.4个百分点,而韩国下降了1.3个百分点。

衡量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增速,2000-2021年中国向东盟、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和出口增长最快,韩国、美国和日本增长最慢;2000-2021年中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的进口增长最快,韩国、美国和日本增长最慢。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自2012年之后小幅下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日本经济下行,整体贸易规模也发生了显著收缩,2020年进出口贸易额比2010年下降了12.8%;2、产业链层面,全球供应链调整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开始部分向以越南和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转移;3、政治因素对民间经贸往来的正常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在2006年之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主要集中于电子、机械、化工、造船等韩国传统优势行业。基本模式是韩国企业把元器件、零部件以及中间产品出口到中国,中国企业完成加工、装配和制造,并将最终制成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研发投入及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使得与韩国之间的技术、产品差距逐步缩小,两国在出口方面的竞争性有所增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对外达成的综合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自2015年生效以来,双方已经进行了7次关税削减,零关税贸易额覆盖率已达55%以上,并且双方正在以负面清单模式就服务贸易、投资规则及市场开放积极开展第二轮谈判,这将成为未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新驱动力。

03

中国与RCEP区域内的制成品贸易结构分析

2020年制成品占中国向世界出口的93.5%,在中国从世界进口当中占比为62.4%。对比之下,制成品占中国向RCEP区域出口的90.1%,在中国从RCEP区域进口当中占比为74.2%。中国与RCEP区域内国家在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均有着更为密切的分工合作,同时近年来亚洲制造业产业链有逐步向东南亚区域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而通过对中国与RCEP区域内国家的制成品贸易进行结构分析,讨论中国与伙伴国在具体产品类别的竞争力变化,可以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选择产品目标市场、寻找上游供应商及投资新产能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 1.出口:中级技术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比重翻倍

1995-2020年的中国与RCEP区域出口贸易的SITC分类数据显示,初级产品(食品、矿业、金属和燃料)和资源型制成品在出口中的合计比重由1995年25.4%下降至2020年13.4%,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比重由1995年42.8%下降至2020年的22.2%,中级技术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合计比重由1995年的31%提升至2020年的62.8%。

中国向RCEP国家出口结构从以简单技术含量的制造品为主逐步升级至以中级技术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既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以来不断进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成果,也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积累在中型技术、高科技制造业产品方面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

▶ 2.进口:高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占比近半 资源型制成品需求旺盛

1995-2020年的中国与RCEP区域进口贸易的SITC分类数据显示,初级产品(食品、矿业、金属和燃料)和资源型制成品在进口中的合计比重由1995年20.5%上升至2020年28.2%,简单技术密集型制造品的比重由1995年的20.4%下降至2020年的4.4%,中型技术密集型制造品的比重由1995年的40.6%下降至2020年的20.8%,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比重由1995年的17.6%提升至2020年的45.2%。

中国向RCEP国家进口结构从以简单技术和中级技术密集型的制造品为主逐步升级至以中级技术和高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同时资源型制成品比重较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位置不断向中级技术和高科技方向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的制造业整体规模和实力的持续加强,需要进口更多的资源型制成品,支持制造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

▶ 3.制造业:中国追赶东亚,与东南亚携手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与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的制成品出口、进口贸易的流向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4]:东南亚正在取代东亚,成为中国最重要、增速最快的出口市场,大洋洲也是增速较快的出口市场。中国与东亚之间的贸易在2012-2013年后不断下滑,在2020年被东南亚超过。中国向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迅猛,在2020年达到730亿美元,超过东亚成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从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增速也很快,在2020年达到162亿美元,大约是进口的1/5。在东亚市场上,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成为中国需要重视的竞争对手。中国国内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内部消费市场增长潜力,使得东南亚国家成为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的首选考虑。中国向大洋洲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增速也比较快。

2)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5]:东南亚是中国最重要、增速最快的出口和进口市场。中国与东亚之间的贸易在2011年后不断下滑,2020年的出口和进口仅为2011年的2/3。2015年开始东南亚就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区域,2020年达到454亿美元,进口在近几年有跳跃式增长,2020年达到123亿美元,大约是出口的1/4。东南亚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可能成长为中国的竞争对手。

在简单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显著领先于东南亚国家,这些行业中国的产能规模相对过剩,技术经验比较成熟,因而中国企业到东南亚区域进行产能布局,输出技术和资金优势,同时支持东南亚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3)中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6]:东亚是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市场,东南亚、大洋洲是增速最快的出口市场。2011年中国与东亚在中级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的贸易逆差约为600亿美金,到2020年中国在这个类别上取得了4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显示在中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方面,中国的竞争力在过去10年有比较显著的提升。中国与东亚之间的出口在2011年后经历了先下降再恢复的过程,2020年的出口创历史新高的1176亿美元。中国从东亚的进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1585亿美元后,2016年下降40%至952亿美元,2018年恢复至1520亿,2020年又下降25%到1133亿美元,波动非常剧烈,中日、中韩之间政治不确定性及中美贸易摩擦是最主要的扰动原因。

2016-2020年中国向东南亚出口增速达到年均12%,2020年达到953亿美元,和东亚的差距快速缩小。2016-2020年中国向大洋洲出口增速达到年均13%,2020年达到188亿美元。在中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因而中国的龙头企业应当尽早进行东南亚区域进行上下游供应链相关的产品、资源和市场储备,未来比较长的时间里与东南亚国家中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协同发展。

4)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7]:东亚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领跑者)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东南亚是增速最快的出口市场。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是中国与东亚之间制成品贸易中唯一的逆差项,这也侧面证实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逐步逼近高科技领域的严峻挑战。中国向东亚出口在2013年后波动中下滑,2016年以来小幅回升,2020年为3140亿美元。中国从东亚的进口在过去10年中经历了两次过山车式的上升下降,2013年达到峰值4429亿美元后,2016年下降34%至2943亿美元,2018年创新高至4799亿美元,2020年又下降23%到3747亿美元。中国、日本与韩国在电子产业上的激烈争夺及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016-2020年中国向东南亚出口增速达到年均16%,2020年达到1270亿美元。中国的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学习日本和韩国企业,在东南亚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国家(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尽早开始储备供应链资源和合作伙伴。

04

RCEP对2022年中国贸易的影响

——以中日贸易为例

RCEP生效后,关税减让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有多大的直接影响?基于2022年中国与日本之间关税减让的实际情况,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以及中国进口需求弹性,我们可以测算2022年RCEP的关税减让会使中国从日本进口贸易额额外增长的幅度。

RCEP协定下的关税减让安排分以下四种情形:(1)协定生效立即零关税,是指协定对一缔约方生效的第一年,原产货物立即执行零关税。(2)过渡期降为零关税,是指自协定对一缔约方生效之日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过渡时间有10年、15年和20年等),原产货物关税税率经过线性或非线性削减,由基准税率最终降为零关税。(3)部分降税,是指原产货物的关税税率有一定的削减,但最终不降为零。(4)例外产品,是指免除任何关税削减或取消关税承诺的产品。在关税减让表中以“U”标识的关税条目。图表16列出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税减让:按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的具体数据。

商务部公布的2021年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为7.4%。根据中国和日本在RCEP协定下的关税承诺表,2022年“立即零关税”产品的关税下降幅度为100%,“11年内零关税”产品的关税下降幅度为9%,“16年内零关税”产品的关税下降幅度为6%,“21年内零关税”产品的关税下降幅度为5%;简便起见,假定部分降税和例外产品的关税在2022年保持不变。综合中国从日本进口各类商品占比及关税下降幅度,加权计算得到,2022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关税水平会下降至4.6%,比2021年下降2.8个百分点。

我们使用王晓星,倪红福(2019)[8]测算的中国-日本进口需求弹性(-1.66)。同时假设关税变化在短期内的贸易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降低的关税税率将完全传递到进口价格中,即进口价格上升幅度与税率下降的幅度相等。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到:

关税水平下降幅度*中国-日本进口需求弹性=(-2.8%)*(-1.66)=4.648%

即RCEP生效后,中国进口关税的下降将带动2022年中国从日本进口额外增长4.684%。

05

结论和政策建议

RCEP是全球目前规模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亚太区域最大的一个区域性合作安排。RCEP是对既有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的一次全面整合和提升。RCEP区域内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国。RCEP生效带来的一个重要机遇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年RCEP会额外带动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4.648%。

中国与RCEP区域内的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表明:对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行业而言,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区域内市场,同时东南亚国家在这些行业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中级技术和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行业,东亚国家是最重要的区域内市场,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增长很快,中国在这些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更充分把握RCEP的新动能,推进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方向上的突破和赶超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挑战。政府对标RCEP的相关规则,特别是在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和透明度等领域引入更高标准的规则,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支持区域内高端制造业项目和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普惠性支持,对于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利的制度环境和保障。

2.RCEP生效后,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升级。行业企业应当在东南亚地区积极进行国际产能转移和供应链布局,同时在东南亚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搭建本地化的生产服务网络。

3.各类制造业企业积极学习和运用RCEP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则,主动进行前瞻性战略规划和布局,强化区域内分工和协同,推动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优化,比如借助RCEP的“区域累计规则”降低汽车零部件的流通成本能够提升亚洲汽车行业整车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4.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空间可观,RCEP生效后为区域内合作投资提供了更友好的环境。中国可以发挥机械装备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和工程建设承包的系统优势,通过合作建设设施联通项目,带动钢铁、原材料、电力及建筑、机械设备及工程建设企业组团“走出去”,比如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运营的雅万高铁就是中国高速铁路全产业链出口的“第一单”。

【注释】

[1] RCEP关税减让的基准税率为:每一缔约方2014年1月1日生效的最惠国关税税率。

[2] 正面清单,政府列明了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投资。负面清单则是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3] RCEP在2020年的领导人联合声明中表示,印度是16个创始成员国之一,协定自生效之日起即对印度加入保持开放,印度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所有RCEP举行的会议和经济活动,还同意印度可以在任何时候递交加入RCEP的书面申请,并在那之后随即启动各签署方与印度的谈判。

[4]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木材,染料,皮革和有机化学品等。

[5] 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主要包括:织物及服装,鞋类,皮革制品,玩具,简单钢铁制品,简单塑料制品、家具和玻璃制品等。

[6] 中等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主要包括:机械,化工品,标准化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

[7] 高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精细化工,制药,高技术的电器和电子产品等。

[8] 王晓星,倪红福(2019):《基于双边进口需求弹性的中美经贸摩擦福利损失测算》,《世界经济》第11期。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