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复旦魏尚进教授论文被《华尔街日报》引用,深度解析性别失衡对中国房价与经济的影响

+关注
《华尔街日报》文章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着亟需维持房价稳定、刺激国内消费、减少对外依赖等问题。

2022年1月14日,世界老牌著名财经付费报纸《华尔街日报》发表的“How Too Many Boys Skew China’s Economy”一文中,重点引用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于2017年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的论文“Home ownership as status competition: Some theory and evidence”(合作者:张晓波与刘胤)。该论文深度聚焦男女性别失衡如何推高房价等经济现象,是魏尚进教授于2011年首次提出“竞争性储蓄”概念后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2011年,魏尚进教授重要论文“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s and Savings Rates in China”(合作者:张晓波)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此论文创新性提出“竞争性储蓄”概念,即丰富了关于储蓄决定因素的理论文献,又为理解中国的高储蓄率、高贸易顺差、与高房价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角度,一经发表就受到学界业界广泛关注与高频引用,目前在Google Scholar上被引用次数已突破千次。此次《华尔街日报》引用的论文为“竞争性储蓄”概念在房地产经济学上新视角提供了理论模型以及更为详尽的实证证据。此次被《华尔街日报》引用与以往被《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引用一样,都是新闻媒体对魏尚进教授学术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是该研究成果向全社会传播的又一阶段。

《华尔街日报》文章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着亟需维持房价稳定、刺激国内消费、减少对外依赖等问题,中国年轻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微妙而有力地对房价、消费、就业产生作用,是影响中国经济趋势的因素之一。文章引用了魏尚进教授论文中,关于性别比例失衡导致房价上涨的观点;同时,引入了论文中2003年至2009年间中国主要城市实际房价涨幅与性别比的相关数据作为有力支撑。

2011年,魏尚进教授与合作者首先观察到中国性别失衡与储蓄率的关系,从而首次引进了“竞争性储蓄”的概念。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在上升,到了几乎是世界最高水平。由高储蓄、低消费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失衡,已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解释中国的储蓄之谜,魏尚进教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性储蓄理论。和以前的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个理论考虑了人们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传宗接代是人类存在的重要动机之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地位高的男人找到配偶的概率要大于地位低的男人,所以人们会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在现代社会,财富是显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有男孩的家庭在婚姻市场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男孩的家庭不得不依靠更多的储蓄来增加他在婚恋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这样就导致全社会的竞争性储蓄,推高储蓄率。魏尚进教授与合作者用中国家庭层面的证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发现竞争性储蓄动机可解释1990年至2007年中国家庭储蓄率实际增长的一半。

“竞争性储蓄”概念提出之后,魏尚进教授在此后的一系列论文里将此概念用于分析房价、汇率、经常账户、企业创新、生产安全等多个问题。

2021年,“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与实证研究发表十周年之际,又一富有创新与洞察力的进阶研究成果聚焦性别失衡问题。魏尚进教授与谭之博博士、张晓波教授合著的“Deadly Discrimination: Implications of ‘Missing Girls’ for Workplace Safety”论文中,表明降低性别歧视可以增加生产的安全,降低许多不必要的伤亡,该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魏尚进教授的竞争性储蓄理论和相关的实证研究不但从微观层面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人行为基础,而且研究了其对宏观经济中若干问题的重要影响,例如储蓄率、房地产、汇率、企业家精神等。除了学术方面的贡献,该研究也兼具重要的社会和政策意义,其主要研究成果被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等权威机关引用。随着国内外更多主流媒体的关注,竞争性储蓄理论将获得更广泛地传播。Home ownership as status competition: Some theory and evidence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