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北大国发院EMBA | 科技行业创业者的梦想与现实

+关注
这些技术都像在地下奔流的岩浆,蕴含的巨大的能量,总有一天会喷薄而出。与传感等技术的进步相结合,人工智能终将改变一切。

不管你接不接受,奔涌而来的科技浪潮,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技的洪流还将继续滚滚向前,一系列社会巨变正在发生。但科技的终局和路径将指向何处,似乎也很难参透。

作为身处科技大变局中的创业者,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和巨大的不确定性,对科技与商业又有着怎样的理性思考?

科技领域的局域风向不断变换,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哪些是肥皂泡,哪些是珍珠?

带着这些问题,北大国发院EMBA新生访谈第二期对话必创科技董事长、创始人代啸宁,声智科技首席资本官李智勇。

我的偶像是诺贝尔

“我的偶像是诺贝尔。”

午后,在北大承泽园的教室里,已经有16年创业经历的必创科技的董事长、创始人代啸宁说出这句话时,还像他刚决定创业时那样坚定。

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代啸宁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从体制内到到外企,然后创业,他的工作履历十分简单,工作给予他的回馈也很丰厚,不仅有职位的升迁,还有自信、眼界和野心。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代啸宁的工作内容一直在传感器领域展开。传感器就像人的五官,也被称为“电五官”,是人类活动的延伸。“在近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是两个重大的变化。其中,传感技术作为关键基础技术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代啸宁说。

2004年,当决定创业时,代啸宁将眼光投向了他最熟悉的传感器行业,只不过他的野心更大,他想发明的是无线传感器。

代啸宁说:“当时创业主要是基于两个理由,一是我已经成为当时就职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区的首席代表,再往上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二是为了实现梦想,希望能像诺贝尔一样靠技术发明去创造商业财富。”代啸宁坦言。

说干就干。2005年1月,30岁的代啸宁带着他的博士团队创立了必创科技,也走进一个尚无太多人涉足之地。

彼时,网络的普及程度远不及今天,中国的网民才刚接近1亿人。中国互联网行业刚经历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轮上市潮,腾讯、金融界、盛大网络、百度纷纷海外上市,互联网基础设施与网络应用才刚进入开始暴发阶段。

至于无线传感网、无线传感器还只是一个新概念,仅存在于学术论文中。后来复盘的时候发现,必创科技的尝试领先于很多国际科技巨头。在无线传感器研发方面,在全球范围还是起步比较早的。

然而,领先者的路并不好走。直到2009年,必创科技才生产出无线传感器的样机。

“不可思议,当时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谁能想到要花四年多时间搞研发。”熬过了一年又一年在产业化路上的埋头苦干,现在他已经可以笑着说出来。

从2005年到2009年四年多的时间,必创科技是一家没有任何销售收入的公司,主要靠着创始团队个人出资的500万元和接政府课题的收入来养活20多人的研发团队。

“时间和金钱都花在了对细节的打磨上,四年不行搞十年,这个东西肯定能做出来。”代啸宁对技术有一股执拗。

2011年,必创科技才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来自企业家陈发树。陈发树本人并不关注技术的细节,他投的是人。因为“这个公司太热爱技术了,没有一个公司把所有的钱都投研发”。

人工智能终将改变一切

与代啸宁不同,程序员出身的李智勇并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典型的技术派。他好读书,爱琢磨,喜欢写文章,以技术和投资为原点,他还算是半个作家。已经出版过《终极复制: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巨变》、《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互联网+时代的7个引爆点》等书。

2015年李智勇因专栏文章而偶遇周鸿祎,最终进入360公司,职业上则从研发管理者变为战略投资人。此后近两年的战略投资生涯让他对人工智能行业究竟在发生什么有了深入了解,这对他后续加入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影响至深。

得益于广泛的阅读涉猎,李智勇在做战略投资的同时也会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问题。从技术视角出发,他更关心科技给人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思想上大开大合,视角也宏大,常常杂糅。

他认为,所有的技术进步似乎都在酝酿一个确定的结局,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世界终究会来,并永久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

具体来说,传感器在进步,帮助人们低成本捕获真实世界更丰富的信息;语音识别技术在进步,帮助人们更精准识别另一个人在说什么;语音合成技术在进步,帮助人们更好地模拟数字人的说话状态;自然语言处理在进步,帮人们生成更自由和真实的对话;AR显示技术在进步,帮人们基于现实反馈重构所见所得;算力在进步、网络通讯的速率同样在进步。

这些技术都像在地下奔流的岩浆,蕴含的巨大的能量,总有一天会喷薄而出。与传感等技术的进步相结合,人工智能终将改变一切。

身处这样一个关口,生逢其时,并且感知到技术巨大能量的人不应该只是在旁边看着。基于这样的考虑,李智勇毅然加入声智科技,投入了AI创业大潮:和对的人,做对的事。

李智勇目前在声智科技任首席资本官,在资本相关工作之外,也承担了Azero基础框架的研发工作。

谈到这个框架,他说:“这就是未来电影黑客帝国里矩阵的原型。这种框架很像两只头部连在一起的章鱼,一边爪子上是无数的设备,一边的爪子上则是无数的能力。电影里描述的一个人前一秒钟还什么都不会,下一秒钟就通过加载特定程序学会驾驶直升机等神奇转变就需要这种基础框架来支持,它在人工智能商业化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理性思考技术与商业

相比于技术本身的纯粹,商业世界则复杂得多。

技术有了,怎么应用到现实的场景中;产品生产出来了,怎么让客户真正用起来,是每一个科技行业创业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继研发难之后,代啸宁和他的必创科技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又遭遇了产业化难的问题。让用户接受新技

虽然目前必创科技已经成为国内较早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但回顾整个过程,代啸宁认为,传感器行业仍然在产业化的早期。传感器行业的现在相当于2000年以前互联网行业,离行业暴发还有一段距离。

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杰弗里·摩尔在《跨越鸿沟》一书中,提出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定律,也称为“新摩尔定律”。该理论认为,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与主流市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高科技产品能否成功跨越鸿沟,进入主流市场,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决定了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创新产品一开始遇到的都是早期使用者,到后期遇到的才是主流市场。从早期使用者到主流市场的早期大众,需要跨越鸿沟,难度不亚于打一场诺曼底登陆战役。

尽管在一系列支持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我国传感器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代啸宁认为,在部分传感器的细分领域中,必创科技已经摸索到一些使用场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行业整体还面临较多产业化的问题。

谈起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李智勇则称“鸿沟仍需跨越”。

相比之下,传感器的商业模式已经十分确定,有产品、技术、销售,构成完整的商业闭环。而在人工智能领域,虽然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商业化进程却远远落后。这就很像每个人都知道这里有矿,但偏偏没人知道怎么挖,以及如何提炼。

人工智能技术在2010年前后有大的突破,声音交互、人脸识别等应用场景增多,扫地机器人更好用了,智能音箱能更流畅的对话了,但这距离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还相去甚远。

李智勇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消化技术红利的过程中,养成的市场规模还是不够大。很多时候,不是说没有新技术,而是新技术很难落地,一些看起来很先进的技术,很难立刻应用到真实的场景中。 随着疫情等因素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发生,新技术需要增量市场,而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增量市场的形成更加困难。

然而并不是没有机会。李智勇认为,目前新技术领域比较确定性的机会藏在电动汽车和数字新基建领域,要做好商业化需要融合传感器、算法、产品、服务等多方面,滲透到大环境的每一个方面。

对于企业来说,谁能在经济触底的时候打好各方面基础,谁就能在经济反弹的时候拿到发展红利。企业在行业发展早期要非常接地气、非常高效地做脏活累活,解决现场的具体问题。

一旦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个点上真正形成商业闭环,技术上的投入就可以减少耗散,同场景相结合形成正反馈,进一步避免过去研发投入不贡献毛利,巨额研发投入与巨额亏损相伴的现象。这就是人工智能行业的一针捅破天,在这一突破点上与投资方认知一致非常关键。

代啸宁也认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看似前途光明,也许无路可走,需要政府、资本、创业者共同努力将技术落地。

走向管理的高处

在当下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创业者同时也必须是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者,是不断引领自己和团队走向更高处的管理者。

代啸宁自认为是一个随和、仗义、好相处的人,是一个技术派领导者。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养财”,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更高。

代啸宁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有着完善的体系,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技术派,我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来到北大国发院,一是希望系统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二是希望解开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如市场碎片化的战略问题,员工培养和发展的问题。”

创业者通常都处于极度不安全感之中,在快速迭代的技术行业更是如此。选择了创业,就选择了一直与焦虑为伴,与不确定性战斗。

历经百年风雨的北大承泽园为焦虑不安的创业者们提供了精神喘息和思想充电之所。“每天在公司要应酬,要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事务,很难静下来。周末来上课的两天,是一段难得的能静下心来的时间,可以一边上课一边思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李智勇来到北大读书的动因也是企业发展需求。

他说:“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显然的趋势,在新的经济周期里,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宏观环境的变化的相关性变的如此紧密,没人能忽略它,忽略它就是粗心的忽略企业生死。”

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学习似乎对李智勇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可一次《管理经济学》的考试让他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轻松。“古人说学习要在“敬”与“静”上下功夫,这是真的。在国发院读EMBA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们都得认认真真做作业,否则你就做不对。读书就是要重回二十年前的心态,和你现在是谁关联不大。”李智勇说。

虽然辛苦,但短短几个月还是很有收获的。《管理经济学》《商务统计》《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管理学基础与组织行为》等课程帮助李智勇从更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企业的运作,所获良多。管理的范式很多,当已有的知识和模式同高速流变的现实对撞的时候,我们真的只能回到我们自己,回到杨昌济老先生的方法论: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唯我;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唯目前。

李智勇在他的《终极复制: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社会巨变》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到底期望怎样的技术和社会。

他认为,在理想的社会里,人要有脱离依赖社会网络、彻底独立生活的选择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可能性正在出现,人类有机会实现一种以前只能想象的性道合一的社会。虽然不知道这种理想社会究竟该怎么发生,何时发生,但发生已成为可能。

科技带给人的想象是十分美好的,而通往美好世界的路径却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带着对社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美好的向往,许许多多像代啸宁、李智勇这样的前沿领域的拓荒者们正在一起跋涉在这条路上。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