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名家大讲坛第23讲成功举办

MPAhope

2021-11-19 07:08:30

+关注
2021年11月14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名家大讲坛第23讲在线上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14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名家大讲坛第23讲在线上成功举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以《城市基层治理何以有效?》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教授主持,560多名MPA及其它同学在线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孙柏瑛书记简要介绍了姜晓萍教授的学术履历和研究成果。随后,姜晓萍教授从“认知基础理论”、“诊断短板弱项”、“借鉴创新样本”、“瞄准实现途径”四大方面对城市基层治理进行了讲解。

第一部分“认知基础理论”

姜晓萍教授首先介绍了城市的含义和性质,明确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内涵,指出城市基层治理要从治理主体(一核领多元)、治理目标(维稳到维权)、治理方式(流量到质量)、治理路径(三共融三治)四个维度出发,强调城市基层治理应当具有集成性、基础性、包容性、韧性四大特质,并从主体多元化、目标公共化、结构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式智慧化五大方面去把握城市基层治理的脉动规律,从而实现从维稳到维权、一元到多元、自治到三治、流量到质量、人力到智力的五大转变。

第二部分“诊断短板弱项”

姜晓萍教授从“抗疫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和“常态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两大方面对城市基层治理短板进行了分析。她形象地用 “三高”(高强度、高压力、高效率)、“三多”(检查多、矛盾多、委屈多)、和“三难”(任务难、协调难、认同难)来描述抗疫工作中的基层干部的工作现状,而在“常态化”的城市基层治理中,治理理念、体制、能力、方法、队伍和工具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重点提出我们需要思考“党组织建设何以夯实”、“党委统筹何以有效”、“能力素质何以提升”、“治理共同体何以达成”、“公共服务何以精准”、“授权赋能何以成真”六大问题。

第三部分“借鉴创新样本”

姜晓萍教授着重通过成都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介绍了基层治理发展治理样本,在基层治理的“成都方案”中提出了一核(党建引领)、双轮(发展与治理)、三维(共建共治共享)、四态(形态业态生态文态)、五方略(五大行动、五个机制、五个体系、五个场域)的指导方针,分析了影响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因素,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都方式”,介绍了四个行动计划推进基层治理的“成都行动”,即“多样化社区业态发展行动计划”、 “全域型的社区场景营造行动计划”、“人本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行动计划”、 “高效能的社区公共治理行动计划”。

第四部分“瞄准实现途径”

姜晓萍教授提出了要形成全景化的顶层设计,构建城市基层治理的总体框架,实现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系统化、智慧化、友好化、绿色化、精细化,指出要从高度

讲解部分结束后,参与讲座的同学们就基层治理中的个人隐私保护、基层干部的科学有效问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等问题跟姜晓萍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姜晓萍教授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而详实的回答,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交流结束后,孙柏瑛书记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她认为姜晓萍教授的讲座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系统阐释了基层治理的概念和体系,而且体现出了对基层治理强烈的人文温度和情怀。此外,姜晓萍教授敏锐地指出了基层治理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整个讲座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让参与的师生们对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孙柏瑛书记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姜晓萍教授的精彩讲座与分享。

MPA名家大讲坛介绍:

MPA名家大讲坛为学院MPA教育中心所举办的品牌性讲座活动,主要通过邀请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著名学者以及公共管理实践领域中一流专家,就公共管理研究与实践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其目的在于提升MPA同学们对公共管理现象的思维高度,深化MPA同学对公共管理原理的理解,开阔MPA同学的观察视野,推动MPA同学课堂学习与课外思考的紧密结合。

收藏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猜你喜欢